繁体版 简体版
54看书 > 历史 > 一个人的明末 > 第29章:庄田征税

送走了蒋德憬,刘重元想想还是不放心,当即提笔先是给李信写了一封信,首先说了一下湖广、江南和浙江的灾情,本就财政很是紧张的朝廷这下子更是雪上加霜,所以不能支持将八万河南团练改编成正规军,等后面财政宽裕了在说。

现在闯军残部南下,刘重元命令李信也要赶紧率军南下,与闯军保持接触,倒不急着将其全部消灭,但是绝不能让闯军南下湖广或者闯入江南。湖广、江南已经发生干旱,谁也不知道干旱将会持续多久,若是让闯军进入湖广或者江南,很有可能重演去年进入河南的一幕,原本已经奄奄一息的闯军又重新发展壮大起来。

虽然有些话说不出口,但是还是要说,河南已经残破成这样了,可不能再让闯军祸害湖广或者江南了,大明承受不起这两个地方被祸害成一片白地的可怕后果。

“国家多难,百姓疲敝,我等正当勠力同心,剪灭流寇东虏,安抚百姓,劝课农桑,与民休息。当此之时定要以国家为重,以大局为重,不能只顾个顾人、小团体的得失,只顾一时的得失,切记切记!”信的最后,刘重元叮嘱道。

之后他又给新任湖广总督张国维写信。湖广发生大旱,朝廷很是忧心,希望张国维能够督促各府州县官员赈灾救济灾民的同时,也要积极部署防务,严格检查襄阳方向和义阳三关方向的防务状况,动员各地的乡兵、团练做好警戒,一来是防备闯军南下湖广,二来也要防范湖广本地的盗匪作乱。

至于湖广地方又要赈灾,又要整顿兵马,采购兵器,还要上缴赋税到朝廷,财政紧张的问题,刘重元表示朝廷可以酌情减免部分州府的赋税,但是地方上还得要自己多想想办法,例如可以鼓励士绅大户募捐,毕竟这些年湖广风调雨顺,士绅大户多有家资,自己也会写信给家乡麻城的亲友同学,要积极踊跃的帮助巡抚衙门。

除此之外,刘重元简单地提到,听说湖广的几大亲王府、郡王府颇有家奴以王府的名义强占良田,还有地方刁民将田地寄挂在王府名下,致使各地多有官田、民田成为王府田地,无法进行征税,税源损失很大。平日也就算了,现在财政状况这么紧张,怎么能容忍这样明目张胆的偷税漏税行为。短时间内想要梳理清楚恐怕不容易,刘重元建议张国维,是不是先不论真假,所有王府名下的田地一律按照规定的税率进行征税,然后再由总督衙门按照各王府法定的王田数量返还免税田所征收的税赋。

跟河南一样,湖广也是大明分封宗王的大省,统共相继册封、移封了十七位亲王,虽然这两百多年来多有因罪、因无后而国除的,但是到如今为之仍旧有武昌的楚王、承天府的兴王、长沙的吉王、襄阳城的襄王、江宁的惠王、常德的荣王、荆州的惠王、蕲州的荆王、武冈城的岷王和衡阳城的桂王这十系王府。

说是十系,因为大明亲王除了世袭罔替之外,亲王之子除一人继承王位之外,其他的儿子无论嫡庶都将被封为郡王,有自己的郡王府,而且郡王跟亲王一样也是世袭罔替。郡王之下是镇国将军,镇国将军之下是辅国将军,然后是奉国将军等等。一代代的传下来,形成了一个庞大的宗族。例如世系最长时间最久的楚王一系,就有亲王一位,郡王十多位,子子孙孙总有上万人之多。其他诸王虽然少一点,但是也同样庞大。

原本无论是亲王、郡王都只是有俸禄一说,亲王一年禄米万石,郡王两千石。只是从洪熙元年宣宗叔父、赵王高燧之国彰德府时,宣宗曾赐给田园八十顷。此后亲王就藩﹐辄奏讨庄田﹐且数量越来越多。明神宗朱翊钧时,潞王翊镠于万历十七年之国卫辉府,拨赐庄田多达四万顷。万历四十二年福王朱常洵之国河南府﹐也如数乞请。河南田土不足,乃坐派山东湖广协济,且以“零芜地”易良田以给之。

如果只是赏赐的宗室土地也就罢了,关键很多宗室贪心不足,仗着宗室的身份强占民田,也有地方百姓受不了官府的苛捐杂税,而主动将自己的土地投献在宗室名下,如此就可以免税,只需要每年给宗室孝敬即可。如此年复一年日复一日,一众宗室名下的田地越来越多,就刘重元知道的,湖广最肥沃的武昌府周围七成以上的田地,都是楚王一系宗室名下。

只要宗室名下的那就是免税,官府所能征收赋税的田地也就越来越少,而每年的赋税任务是不变的,必须完成,没办法之下只好将这一部分的赋税转嫁到其他土地上,所以其他老百姓的赋税也就越来越高,一旦高到一定程度,老百姓发现种田几乎没有收益了,那他们干脆就卖掉田地或者干脆抛荒,亦或者投献到宗室、士绅名下,如此官府征税土地继续减少,只好继续加重其他老百姓的田地赋税。如此恶性循环之下,自然是逐渐民不聊生。

因此,刘重元的办法就是,希望张国维能够尝试改革宗室的税收政策,不是简单的碰到宗室土地就免税,而是先统一征税,然后按照各宗室按照大明律以及圣旨赐下的庄田数量,返还这一部分合法土地的税赋。以打击宗室强占民田以及百姓的投献行为,继续增加朝廷的税基。当然这还只是构想,朝廷也不能明目张胆的朝宗室征税,但是湖广地方可以赈灾、防贼为由,先干起来,朝廷在背后支持。反正现在内阁做主,宗室的话语权大大衰落,稍稍欺负一下也没什么要紧的。

写完两封信,又考虑了一下明天的工作计划,已经是酉时末了,刘重元的肚子都已经咕噜咕噜的叫起来,疲倦的起身伸了个懒腰,刘重元出了内阁衙门的后门就到了隔壁的家里,刘全已经等在了门口。

照例刘全先是送上了一摞拜帖,刘重元随意的翻了翻,然后说道:“今日我累了,谁也不见了,若有重要的事情写个书札递进来就是了!”刘全连忙答应下来。

“午后陈尚书夫人来过了?”一边朝里走,刘重元一边随意的问道。

刘全一愣,赶紧回道:“是,不仅陈夫人来过,蒋尚书夫人也一起来的,跟夫人说了好一会儿话,一起用过晚膳,刚刚才走的。”小心看着刘重元的脸色,猜度着刘重元的想法,然后又补充道:“据如月说,跟两位尚书夫人聊天时夫人倒是挺高兴的,但是用膳的时候说及老爷,夫人又不高兴了!两位尚书夫人走的时候,夫人都没有出来相送。”

已经走到王氏院内,听到里面王氏正在督促德凯和德华背书,听到刘全此话,刘重元又停下脚步,踟蹰片刻还是转身而去,对刘全说道:“做些酒菜送到柳夫人房中去。”

进得院中,柳如是连忙迎了出来,和丫鬟一起伺候着帮刘重元换身便袍,稍稍梳洗一番之后坐定,一桌子酒菜已经是备好了。腹中饥饿再加上心情也不好,刘重元闷着头吃喝也不想说话,柳如是也默默的陪着他喝酒,房间内颇为沉闷。

吃饱喝足了放下碗筷,刘重元仰躺在靠椅上,柳如是走到他的身后给他捏肩膀,一边劝慰道:“夫人对老爷只是一时不能理解,咱们多劝劝她,缓些时日她总能想明白的。老爷也不用太过忧心!”

刘重元摇摇头,叹口气说道:“夫人是个有主意的人,想当年他是督学千金,而我只是麻城一穷书生,她看我胸有沟壑、怀有报国之志,毅然决然的就要嫁给我,即便是跟着我回麻城乡下粗茶淡饭也从未有一丝怨言。当时她才十七岁,岳父再怎么反对也是无用,更不用说现在了!”

“那,那怎么办?”柳如是倒没想到王夫人刚烈如此,虽然她也觉得夫君擅权揽政架空皇帝有所不对,这次纳贵妃之妹为妾既震惊又生气,但是也不至于跟夫君大吵直至闹翻吧?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