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简体版
54看书 > 历史 > 一个人的明末 > 第35章:沙场秋点兵

谨记我们的网址,祝大家阅读愉快!别忘了多多宣传宣传。

知道这位兄长就是这样一个脾气,刘重元也没有在意,叹了一口气反问道:“我大明真的缺钱吗?”此问让蒋德璟微微一愣,不知为何有此一问,

刘重元没有等他的回答,继续说道:“我听说前一阵子南京城里最令人瞩目的事情是保国公朱国弼纳妾,纳的是金陵名妓寇白门,据说赎身钱有三万两,迎亲的士兵有五千人,从秦淮河一路排开到朱家,夜晚间灯笼恍若白昼,点放的鞭炮声响彻整个南京,万人空巷围观羡煞旁人。”蒋德璟呐呐不知所言。

“前日,开封城里的周王宴请我,我去了一趟周王府,雕梁画栋奢华富丽,即使粗使丫头也穿得蜀锦,吃的是山珍海味我就不细表了。而一出周王府,路有饿殍野有横尸。什么叫做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这就是了,中葆兄,周王在我大明五十多个藩王里算是最贤明的了!这次听说我粮饷两缺,还特意捐助了五千两白银和六千石粮食。”

“我大明不缺钱,我大明缺的是公平,王公贵族官僚士绅,家有良田连州跨郡,却不用交一分钱赋税,尚嫌不足还要中饱私囊贪污腐败;而平民百姓,漏房不过一间薄田不过几亩,却要承担全部的赋税,田亩税、人丁税、杂税,还有贪官污吏的欺压。我们这些秉政者看到只当没看到,一门心思就只知道向平民百姓榨取更多的赋税!”刘重元愤然的一拍桌案。

初到大明,他也是义愤填膺哀叹这朝廷的不公,王公贵族奢侈无度,文恬武嬉蝇营狗苟,贪官污吏一手遮天,这大明不亡国没有天理啊!可是刘重元又知道,这大明不能亡,大明亡了接手的一定是满清鞑子,中华文明就亡了。

大明纵有千般不好万般不是,那总是一个文化自由的国度,文官可以上书骂皇帝,百姓可以谈古论今,如果不是天灾和东虏,大明也是个富裕文明的国度。

写于明末清初的《樵史通俗演义》开头有这么一段话“传至万历,不要说别的好处,只说柴米油盐鸡鹅鱼肉诸般食用之类,哪一件不贱?假如数口之家,每日大鱼大肉,所费不过二三钱,这是极算丰富的了。还有那小户人家,肩挑步担的,每日赚得二三十文,就可过得一日了。到晚还要吃些酒,醉醺醺说笑话,唱吴歌,听说书,冬天烘火夏乘凉,百般玩耍。那时节大家小户好不快活,南北两京十三省皆然。皇帝不常常坐朝,大小官员都上本激聒,也不震怒。人都说神宗皇帝,真是个尧舜了。一时贤相如张居正,去位后有申时行、王锡爵,一班儿肯做事又不生事,有权柄又不弄权柄的,坐镇太平。至今父老说到那时节,好不感叹思慕。

到了大清,虽然号称数代皇帝都是明君,可是且不说直到康熙中期人口户数尚没有从惨烈的战争和屠杀中恢复过来,只说之后的历代所谓明君统治下,老百姓真的生活的好吗?康熙康熙吃糠喝稀,嘉庆嘉庆家家吃尽。不可辨驳的是,同样的中国,同样的田亩,大明时赋税不过几百万两,而大清时猛增到几千万两。

再从大历史来看,清朝因为小族而临大邦,战战兢兢如履薄冰不敢懈怠是有的,所以几乎没有昏君,但是其固有的政治缺陷确是无论如何也改不掉也不想改的。首先,上百万旗人凌驾于上亿汉人之上,出生就有铁杆庄稼,长大就有官儿做,旗汉之别根深蒂固。然后,战战兢兢之余总怕汉人造反,因此大搞文字狱禁锢汉人思想,两百年中华文明大倒退。奴性思想更是深入中华骨髓。

正因为多了这些考虑,刘重元才下定决心,绝不让中华沦陷于东虏,不让华夏再染胡腥,那么唯一的办法就是拯救大明、改造大明和复兴大明。

“中葆兄问我为何在朝中不提增加钞关增加商税,我且问你,若是我提出来,朝中是赞同的多还是反对的多?真等到我提出来,朝廷争论一番即使同意了,你觉得户部能派出些什么人去管理新钞关?要是能够管好,就现有的八座钞关一年就能收个几百万两了,何须再设新的?”

这话蒋德璟无言以对,其实设立钞关和税务局并不难,一句话的事情,难就难在破除情面,所有人都一体收税,这才是最难的,一艘商船挂着某个官员的水牌你能强逼着收税?收了这名官员的水牌就没用了,那就是断了这名官员的财路,断人财路如杀人父母,人家不想尽办法整死你?即使你位高权重深得皇帝宠幸不害怕,可是皇亲国戚的船你收不收税?太监的商船你收不收税?你把文官武将、太监和皇亲国戚全都得罪光了,恐怕你的官甚至你的命都已经开始倒计时了。

因此,这件事交给户部交给朝廷,无非就是多加几座钞关向小商小贩多收几个税,于国家于事无补,倒是残民害民又多了一笔,这又是何必呢。只有自己掌握,破除情面,排除万难,这事情才做的成。

蒋德璟这才明白这件事的根本所在,想到今后从哪些王公贵族文武官员身上刮银子,他不禁感到肩上的担子沉重,但马上就斗志昂扬起来。

之后,两人又详细的讨论钞关的细节,税率如何制定?税官如何监督?如何防止他们监守自盗?如果遇到不交税强行闯关的怎么处置?如何面对朝中御史的责难?等等等等,一直到半夜三更十分困得不行才睡下。

蒋德璟是被官兵们的操练声吵醒的,睁眼一看天尚未大亮,而刘重元已不在账内,他记得昨夜两人抵足而眠聊了很久才睡着,没想到却起的这么早。

稍稍梳洗,蒋德璟掀开大帐,就见账外密密麻麻的军士正在操练,喊杀声、脚步声震耳欲聋。一营一营的将士分成一个个的方阵正在往来冲突,这是在演练战场上结阵冲杀。远处还可以看到一队队的骑兵奔驰而过,驰骋间或骑射或刀砍,显然是在演练马上杀贼。

整个军营规模庞大,随时平原地带却一眼望不到头,军营的边缘好像是在天边。早晨的太阳尚有小半个身子在地下没有挣脱出来,官兵们操练的动作、喊杀之声让整座军营都像是沸腾开来。

好一副沙场秋点兵!

“总理何在?”蒋德璟收回沉醉的目光,问道帐边的亲兵。

“启禀中丞大人,总理在点将台!”亲兵向南一指,只见南面的小山丘上搭建有一座七八丈高的点将台,遥遥望去,一名身穿红色官袍的官员端坐于上,旁边还立有总理大纛,那不是刘重元是谁。

原本高耸的点将台非常醒目,不过由于点将台下鸦雀无声,在这跃马奔腾的练兵场上倒是不显山不露水了。

蒋德璟本就是留心兵事期望能为国效力的人,不过一直在京中只能书本上纸上谈兵,此番真的到了军营看到这千军万马的操练,只觉心潮澎湃,想要与刘重元再好生请教一番才是。于是命令亲兵牵来一匹马驰向点将台。

到了台前,确是戒备森严,几名亲兵拦住他直到前往请示的哨长回来,才带着蒋德璟上台。沿途的亲兵皆是顶盔掼甲,明亮的刀枪闪烁着寒光,蒋德璟想起了细柳营的典故,也不禁端重起来,见到刘重元也只是行礼称总理。

刘重元倒是不以为意,仍旧亲切的拉着蒋德璟走到台前,点将台上只有一把椅子,两人就席地而坐。将手里的单筒望远镜递给蒋德璟,指着左前方的骑兵介绍道:“那是副将罗岱统领的背崽营,取自宋代岳武穆的背崽军。除了他的本部人马之外,还有从各营抽调的精悍骑兵,专司敌前侦查截杀东虏侦骑的,所以个顶个都是骁勇敢死之士,其中还有大量的蒙古鞑子。”

这个背崽营也是这些天刘重元最为操心的,能骑善射的骑兵那都是各将领安身立命的本钱,虽然他的道理很有道理,可是真到落实,众将仍然舍不得,没柰何,刘重元一个个亲自去劝说,最终尤氏兄弟还是感念总理的大恩,再加上之前拨付的大批兵器铠甲,所以还是从家丁营中抽调出六百人交给罗岱,又从其他各营中抽调四百,总计一千人加入背崽营。左良玉无奈之下,也只好交出五百人,其他各将领交出两百人,总计两千四百人。

为了取得对东虏侦骑的优势,刘重元又将张献忠等流寇处缴获的万余匹骡马全部交给背崽营,让每个将士能够一人三马甚至一人四马,极大地提高了机动性。同时还从兵部拨下的兵器铠甲让背崽营将士优先选用,地方供给的酒肉瓜果和粮食也是优先保障背崽营的将士和战马。总之,一切都紧着背崽营。

从望远镜中看去,背崽营的将士果然个个弓马娴熟,往来驰骋操控自如,看起来就是精锐武士。率领这样一支骑兵部队,于战场上奔雷陷阵,让人心驰神往啊!

“那边,已经在黄河边上的,是左良玉的大军,这家伙不知道闹什么玄虚,总想离我远一点儿,藏着掖着,生怕我再过多的干涉他军中的事务。哼哼,以为他那点儿小心思我看不出来。”蒋德璟转过来看去,左良玉的大军果然是漫山遍野都是,看起来有些杂乱,骑兵部队忽而东忽而西,步兵阵型始终在调整,也不知道在操练什么,不过总的看起来各部队还算彪悍,唯有一丝萎靡之色,确是血战之后的虎狼之师。

“再看那边,那是尤氏兄弟的秦军,都是陕北的子弟兵,我是寄予厚望啊!”

“那边是湖广兵,我上书朝廷换个总兵接替陈洪范,朝廷派来了黄得功,前天刚刚到任。”

“最旁边的是云南土司龙在田的部队,人数既少,又有些不适应北方的严寒气候,加上士兵们出滇一年多思乡心切,所以我已经奏请提升龙在田为云南总兵,率部回乡,约莫这些天就要回师了。”

刘重元一一介绍麾下各营,讲其来历、战斗力以及将领性格能力,让蒋德璟获益匪浅。

【提示】:如果觉得此文不错,请推荐给更多小伙伴吧!分享也是一种享受。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