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简体版
54看书 > 历史 > 一个人的明末 > 第40章:军户

谨记我们的网址,祝大家阅读愉快!别忘了多多宣传宣传。

蓟辽总督吴阿衡是河南南阳人,万历四十七年进士,这一科出了不少人才,名重天下的袁崇焕、当下内阁首辅刘宇亮、内阁次辅薛国观、阁老范复粹、陕西巡抚的孙传庭、崇祯四年担任兵部尚书梁廷栋、山东巡抚颜继祖等一大批中央、地方高官都是这一科。

吴阿衡也是一员能吏,中进士后历任山东淄川、历城县令,在任期间,巧设埋伏,大败白莲教,因功擢升为湖广道御史,首行向皇帝揭发魏忠贤的恶迹,遭到阉党的报复。之后又历任浙江巡按、山西蒲州副使、顺天巡抚,所到之处政绩卓著极得官民爱戴。去年,他接替因为得罪了邓希诏而去职的张福臻担任蓟辽总督,将将满一年。

说起来,蓟辽总督已经和兵部尚书、陕西巡抚等官职,成为大明最令人闻风丧胆的官儿了,看一看崇祯以来的历任蓟辽总督。

崇祯元年蓟辽总督喻安性因为二年的蓟州兵变被解职回乡,再无复出,在任仅一年。

接任的刘策,因为乙巳之变,东虏大军通过蓟州直薄京师城下,被议有罪于次年正月弃市,也就是于人众集聚的闹市当众斩首,以示罪大恶极。可怜,刘策五月上任十月碰到后金入寇,在任仅仅五个月。

下一任的总督梁廷栋接替因罪下狱的王洽担任兵部尚书,仅仅在任一个月。不过也逃不过“魔咒”,在宣大总督任上因为崇祯九年东虏入寇不能抵挡而论罪,处死。

接下来一任总督张凤翼也是匆匆而来,因病去职,在任不过数月,之后复官任兵部尚书,在崇祯九年东虏入寇战事中,无力应对,自知不免干脆服毒自杀。

崇祯三年接任的总督曹文衡在任时间稍长,一直干到崇祯五年,原本干的不错,可是这位老大人十分讨厌太监,连虚与委蛇都做不到,偏偏乙巳之变后皇帝大用太监,派邓希诏担任蓟州镇监军,高起潜总监辽东关宁各军,派往其他各军政要地的太监数十名。曹文衡十分厌恶太监,偏偏这个邓希诏也不是个肯服软的人,两人相互攻讦,总是拧着干,于是互上弹章弹劾对方,官司打到御前,大有有他没我有我没他让皇帝两人只能选择一个的意思。皇帝干脆利落的选择了邓希诏,将曹文衡撵回老家去了。

接下来的傅宗龙因为小过被皇帝削籍,所谓削籍是指开除官员队伍永不叙用。

在接下来就是上上一任的总督丁魁楚,因为崇祯九年东虏入寇不能抵挡而论罪,比梁廷栋好一点儿只是下狱,之后向朝廷缴纳了一大笔钱作为饷银,从而得以免罪回乡闲居。所以很多时候钱能买命啊!

在之后就是前任总督张福臻了,忍受不了总监邓希诏的嚣张跋扈,又自忖在皇帝面前肯定没有邓希诏的面子大,干脆以回乡侍奉老母撂挑子不干了。就这样时任顺天巡抚的吴阿衡接任总督之职。

接任之后,汲取前几任的教训,吴阿衡充分尊重邓希诏的权威,对其以上官的礼节时时请示,总算哄得邓太监极为受用,两人的关系十分融洽。

接到兵部和朝廷的接连严令,在请示过邓希诏之后,吴阿衡立即行文督促西协总兵吴国俊和中协总兵陈国威以及各副总兵、参将、游击和守备等,命令各将立即动员在册卫所兵丁,立即披甲执兵上墙防守,各战兵营集结操练准备作战。

于是原本已经准备猫冬的卫所兵丁们在军官们的拖拽下,哆哆嗦嗦的从家里披着件单衣就出门,顶着凛冽的北风爬上山岭上长城防御。

与营兵每月有固定的饷银不同,卫所兵是没有饷银的。卫所兵类似于隋唐时期的府兵制,列为军户世代相替。但是与府兵制有有所不同,府兵是由国家拨给个人土地,不收取赋税,作为回报,府兵自带干粮自备武器马匹,在国家需要的时候上阵打仗。

卫所制则更像是三国时期魏国的屯田兵,卫所兵以卫所为家,生儿育女,每一军人有房屋、田地,每月有固定的月粮,但实际情形则常分配不足,行军时则发给口粮,衣装则须自备,武器则由国家以工匠生产。军士在营,分成守备和屯田二部分,比例不定,按时轮流,屯田固定上交粮食,以供给守备军及官吏,其目标在养兵而不耗国家财力。太祖皇帝时期天下卫所兵一百多万,不仅不需要国家另行供给粮食,而且卫所还能上缴部分粮食。

这个设想当然是很好的,国家有铁杆儿的军队卫戍国家,军队有铁杆儿的庄稼养活自己。相比于国家收税,然后拿税收招募、训练军队,操心军粮、军饷、装备等等等等的烦心事,卫所制实在是太方便了,朝廷什么都不用干,就有天然的百万大军。

然则天下事情,往往越是太过美好的越是长久不了,越是天衣无缝的就越是处处都是漏洞。府兵制是这样,卫所制同样是这样,看起来是省事儿了,其实却是耽误事儿。

大明初年轻徭薄赋,普通民户的赋税负担很低,而相比之下军户不仅要承担操练、防务等军事任务,同时种田所得还要上缴以供养卫所军官,负担比起民户重多了。开国时大家都苦尚且看不出来,等到天下承平日久,军户们就觉得心里不平衡了,而且不仅仅这一辈子不平衡,儿子一辈,孙子一辈,子子孙孙都将不平衡,那还不如一逃了之,为子子孙孙搏一份平等。

如果说负担重尚且能够忍受的话,那么军官的贪婪盘剥则让人难以忍受了。古今中外历朝历代,军队都是最黑暗、最残酷、最腐败的一处所在,军队森严的上下阶级和隔绝的封闭性都让军队总是容易滋生腐败、滋生罪恶。即使后世已经非常非常廉洁的西方国家,军队里面的各种问题也总是不断的被曝光,更何况在本就腐败的大明。

军官以盘剥军户自肥,不断的侵占军户的屯田,役使军户为自己无偿的劳作。如果说在民间尚能指望青天大老爷为民做主的话,在军队中能够指望谁呢?于是乎,军官越来越富,世袭制下绝大部分的世袭军官只知吃喝玩乐哪懂打仗,而军户则代代受穷逐渐沦为军官的农奴。

这样的军队又如何能够指望打仗呢!因此正统年间,明成祖五次远征漠北之后不过二十年,就爆发了土木堡之变,二十万京营精锐全军覆没,大明天子居然被瓦剌俘虏,是为大明的奇耻大辱,虽然有明英宗和王振瞎指挥的问题,但是明军以卫所兵为主,士气不振战斗力严重下降也是很重要的原因。

王富贵就是大宁前卫的一名卫所兵。大宁前卫原本驻地是在大宁,隶属于宁王统辖。永乐年间罢撤大宁卫,大宁前卫就搬迁到了北京地区,跟数十个京卫挤在一起,卫所屯地也就更少了。王富贵不是祖祖辈辈都是大宁卫人,万历47年东虏造反,沈阳辽阳沦陷,朝廷从浙江义乌募兵抗击东虏,王富贵的父亲应募从军,之后在广宁之战中一溃千里,一条腿冻伤之后再也伸不直了,朝廷尚算是体恤将其安排到蓟州镇的大宁卫做了一名墩军,用几年攒下来的军饷娶了个本地婆娘,生下了王富贵和他弟弟王富金,之后于崇祯二年因为闹饷被杀。王富贵也作为长子顶上接着做墩军。

“砰砰砰砰”的砸门声,王富贵披着家里唯一的一件破袄,打开了房门,门外的百户大人闻到屋内的臭味不由皱眉后退两步。看了看王富贵喝道:“王富贵,东虏即将入寇,奉总督大人军令,所有军兵立即上墙摆边防守,不得有误。”

王富贵大惊失色,回头看看床上躺着的老娘、老婆和三个年幼的孩子,恳求道:“大人,这家里就我身上这一件袄子,我这骤然穿出去了全家连门都出不了,这娘几个的还不得饿死啊!大人你行行好,且容我三五天,让我先去借点儿钱将我的战袄赎回来,再买点儿粮食留家里。到时我一定上墙去。”

那孙百户也是五十多岁了,一辈子都在这大宁卫,如何不知道军兵的难处,一到秋收后为了上缴纷纷要典当家产,卖儿卖女的也不在少数。知道归知道,但是他该收的还得收,不然他如何养活他的一家老小呢。

要是别的军兵敢于如此拖延抵触,孙百户定然几鞭子下去将人拉走了,懒得废话。不过这王富贵是百户所里难得的壮丁,还有家传的一套地堂刀法,若非放不下老娘和家里,要是去参加总兵大人的家丁募选定然能够选上。这东虏入寇也不知道会不会选在墙子岭,要是选在这儿,有个狠角色在身边也算是有个照应。

孙百户朝后摆摆手,他身后的侄子孙成扔下一袋子粮食进来,约莫有二十多斤重。“王富贵,我叔看你还有些身手,赏识你,这些粮食就给你了。”

“多谢大人,多谢大人!”王富贵惊喜的跪在地上连连叩头,就连炕上的王母还有他老婆也连忙滚下炕来,穿着满是破洞补丁的单衣也跟着叩头。

“行了,军情紧急,也容不得你耽搁,赶紧跟本官走吧!”孙百户抽抽鼻子,这大冷的天,还得一家家的去催召。

“哎!”王富贵答应一声,从家里墙上取下腰刀和藤牌,朝王母和老婆作别,就毅然决然的跟着孙百户一行走了,只留下瑟瑟发抖的王母和老婆黯然伤神、担惊受怕。

【提示】:如果觉得此文不错,请推荐给更多小伙伴吧!分享也是一种享受。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