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简体版
54看书 > 历史 > 一个人的明末 > 第70章:大战之后

谨记我们的网址,祝大家阅读愉快!别忘了多多宣传宣传。

滚滚东虏铁骑,一路烧杀劫掠,不断地攻破县城、镇集和乡村,留给明军一片废墟。多尔衮率军四万人掩护伊尔登攻城略地,看住始终小心逼近的刘重元军和宣大军以及秦军。

经过大半个月的纠缠,刘重元和多尔衮都已经明了对方的战略意图,刘重元是希望东虏分兵,然后集中兵力再来一次决战;如果东虏不分兵,那么东虏聚集成一团,也就失去了攻城略地的灵活性,而且有刘重元率重兵在身后,东虏也无法集中精力去攻城。

而东虏的战略则是引诱明军于野战状态下决战击溃,但是自身又必须要有一定的兵力优势,这种优势不是数量上的优势,而是数量和质量上的综合实力的优势。为此,多尔衮让伊尔登相继进攻临清和济南,试图围城打援,不过刘重元早有准备,在这两座战略要地留下了相当雄厚的兵力防守,没有让多尔衮的诡计得逞。

无奈之下,多尔衮只好将目标对准其他的县城,这些城池既没有临清和济南那样高大的城墙,也没有强大的守备力量,自然无法抵挡东虏的攻势,十数座城池陷落。

14日,刘重元率军再次与卢象升、洪承畴军会合,两军相加有七万多人,声势再次一振,明军士气高昂,稳步向前逼近多尔衮,寻求与之决战,此时,伊尔登正率军攻打济南城,城内山东巡抚颜继祖督促所部兵马严防死守,好歹守住了省城,自觉兵力占据优势不大,多尔衮没有选择与明军决战,而是选择率军向北撤退,同时命令攻城不克的伊尔登也率军撤退。

东虏从济南向北,经济阳、临邑向西北突袭德州,在德州守备的保定总督张其平尚算是谨慎,没有给东虏以可乘之机。随即东虏继续高速向北撤退,沿途虽然仍然试图攻城略地,但是已经有所准备的河间府等地都已经戒严,各地组成团练,即使是普通的县城也能汇聚数千守军,东虏攻城难度大大提高,无奈之下,多尔衮只好加速北撤。

感觉在明境内已经没有太好的战机,同时入关四五个月兵马劳顿,伤员颇多,多尔衮决定率军北撤,出关返回辽东了。

20日,东虏前锋在青县遭遇辽东军埋伏,与其说是埋伏,不如说是埋伏被东虏识破,伊尔登果断发起反冲击,与优势的辽东军陷入激战,随后多尔衮亲率万余精骑一个时辰内疾驰七十里加入战斗,辽东军溃败,损兵过半。

31日,东虏快速抵达遵化、冷口一带长城关口,在长城外东虏的接应下破口而出,蓟州长城简直就是形同虚设。原本不需要如此急迫的出关的,但是关口狭窄,无法展开兵力,一旦被明军主力追上,担任后卫的八旗军将会凶多吉少,因此,多尔衮命令八旗军快速机动快速出关,沿途不在为了劫掠停留。

至二月五日,当辽东军重新汇聚起来,在祖大寿的率领下抵达长城沿线的时候,东虏已经全部出关,历时四个多月的东虏入寇终于结束。

从巨鹿一战之后,由于始终顾虑与刘重元决战,因此,东虏不仅始终没有攻破任何的大城,掳掠也始终束手束脚,除了金银玉帛等值钱的东西之外,东虏也不再掠夺其他难以携带难以机动的财务,尤其是人丁妇女,更多的是以杀戮和破坏为主。

因此,此次入关四个多月,虽然纵横直隶和山东两省,升入大明境内上千里,但是此次东虏所得并不大,只抢到金一千多两,银二十多万两,骡马牲畜七万多匹,男丁妇女六万多人。相比所得,损失倒是不小,最重要的当然是右路军主帅奉命大将军、成亲王岳托的被擒,让东虏上下震动极大。

岳托文武双全,是东虏自努尔哈赤之后第三代中最优秀者。与其父亲代善一道为东虏政权的创立巩固做出了重大贡献,而且是黄台吉继位的主要推手,没有当年岳托劝说代善退出汗位之争转而支持皇太极,就没有后来的天聪汗和崇德皇帝,于公于私对黄台吉都有大功。

因此,虽然因为莽古济一案两人有了嫌隙,但是当听闻岳托被俘然后在京师被当众凌迟处死的消息,黄台吉极为悲痛,辍朝三日,追封其为克勤郡王。同时在诸王大臣面前发誓,定要讨伐大明,杀死刘重元,为岳托报仇。

兵力的损失也很大,巨鹿一战,厢红旗十几个牛录跟着岳托被全歼,虽然还有留在辽东的部众,但这十几个牛录也足以伤筋动骨,再加上其他几次战斗的损失,整个满洲八旗军损失高达2500人,让黄台吉及东虏上下痛彻心肺。

巴达尔虽然逃了出来,但是数千名奈曼部士兵的死让并不大的奈曼部几乎灭族,黄台吉为了安抚人心,除了提升奈曼部汗王多罗达尔罕的爵位,还将上千名掳获的察哈尔部蒙古人补充进奈曼部。

恩格图以及数千名科尔沁部士兵的损失,让科尔沁部大为愤恨。科尔沁是最早投靠东虏的蒙古大部落,也是东虏最重要的盟友,这从黄台吉已经先娶了科尔沁部落的哲哲做皇后,又娶哲哲的两个侄女布尔布泰和海兰珠为妃就可见一斑。

为了安抚科尔沁部,黄台吉也是绞尽脑汁,先是将儿子豪格的继福晋,也是来自科尔沁的杜勒玛册封为肃亲王大福晋,说起来,这位大福晋还是布尔布泰和海兰珠的堂妹。另外,将布尔布泰的哥哥吴克善爵位提升为卓礼克图亲王,又为科尔沁增加了大片的牧场,总算是安抚住了科尔沁部。

而在明军这一边,东虏此次入寇,大明被攻陷城池四十多座,被杀总督一名,总兵巡抚以下文武官员上百名,杀毙军民百姓无数,尸积如山。从京郊南至顺德、广平,南北千里,一望荆榛,四郊瓦砾,尽被东虏烧成一片白地,百姓死亡十之八九。种种惨象,几乎就是九年前己巳之变的翻版,而惨状犹有过之。

二月八日,各路明军相继抵达长城一线,而此时,东虏早已经撤的不见人影了,长城之内再无敌军。朝廷接到东虏已经顺利出关的战报,崇祯大为恼怒,将各路总督、将领全都申斥了一番,就连刘重元也挨了训斥,说他取得巨鹿之战的胜利之后骄傲自满,放任东虏北归而不截击。

刘重元知道崇祯就是这么个性格,也没有上疏辩驳,只是请罪。

九日,各路总督、巡抚以及总兵将领接到圣旨,整顿兵马之后入京面君。刘重元于是命令各军在长城一带扎营,然后于十一日率左良玉、尤氏兄弟、金声桓、李国英、卢光祖和罗岱六名总兵入京。

此时,平乡的东虏首级已经经过兵部点验,刘重元以及中原剿匪军的战绩已经确凿无疑,崇祯皇帝又从之前东虏逃脱的沮丧和失望中回过神来,看到刘重元确实取得大胜,而相比之下其他诸军损兵折将,战绩乏善可陈,崇祯对于刘重元也更加看重。

从通州到京城,每至一地,都有从京城来的太监传达恩旨,赏赐内帑赏功银,赏赐赏功银牌和金牌,赏赐蟒袍、玉带、锦缎等等,不一而足,让京城内外大小官员艳羡不已,尤其是首辅刘宇亮更是嫉妒的发狂。

十六日,刘重元一行抵达京城,当时皇帝正在大朝,听闻刘重元抵达,崇祯当即命令暂停大朝,立即让刘重元率诸位总兵觐见。

这些时日,随着巨鹿大捷不断地被提起,刘重元的声望大增,远远超过卢象升、洪承畴等老牌总督总理,成为领军文臣第一人。

此刻,大殿上内阁五府六部卿寺科道锦衣等官,都有些好奇的看着刘重元昂然的走近大殿。刘重元任职兵部有七年之久,朝堂之上的大臣们对他都很熟悉,可是经过几个月的带兵打仗,重新回到朝堂,只见刘重元脸上通红如同重枣,同时满是风霜刮过的沟壑,浓密的胡须让他看上去更加威严刚毅,若不仔细看,根本不能同几个月前那个年轻的刘侍郎联系起来,显然几个月的战场磨砺让刘重元吃了不少苦。

仔细的看了看刘重元,崇祯显然也意识到了这一点,顿时感动的流下泪来。

想起这几个月,刘重元匹马出京,先是擒获张献忠那个大逆贼,然后迫降罗汝才,招降李万庆,然后又率领数万降军北上,于巨鹿大破东虏,擒获敌酋岳托,真可谓是勤于王事劳苦功高。

崇祯难得的夸赞道:“刘爱卿此去数月,为国效力,劳苦功高,实乃臣子之楷模!尤其巨鹿一战,擒斩近万,掳获岳托,实乃旷世奇功!若是其他督臣也能如刘爱卿这般,何愁东虏不灭大明不兴!”

闻听此言,其他大臣脸上顿时一阵红一阵白,刘重元也连忙逊谢道:“微臣些许功劳,何足皇上如此夸赞,臣也是承蒙皇上隆恩,上靠皇上和朝廷全力支持,下靠左、尤、罗诸将及全军将士浴血奋战,侥幸伏击东虏胜了一阵而已,微臣只是贯彻执行皇上的战略而已。更何况,之后,臣率军与东虏战,数战不利,先陷城数座,后让东虏逃走,罪责之深,还请皇上治罪!”

眼见刘重元立下大功尚且如此谦逊,丝毫没有居功自傲的样子,崇祯更是欣赏高兴,连连夸赞。

【提示】:如果觉得此文不错,请推荐给更多小伙伴吧!分享也是一种享受。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