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简体版
54看书 > 历史 > 一个人的明末 > 第27章:述职

大朝之后,皇帝又单独召见刘重元和内阁诸臣、六部尚书,听取刘重元关于金州之战的详细汇报以及之后辽南攻略的战略安排。

此番金州大战,从九月二十五登陆金州到十二月十日黄台吉率军撤退,历时三个月,北洋军跟东虏汉军、满蒙军交战数十次,成功收复金州一地,歼灭孔有德、沈志祥、佟图赖和金砺以下汉军、满蒙东虏上万人,仅仅是交兵部验证的首级就有七千七百五十六颗,甚至超越了去年的巨鹿大捷,为大明两百年未有之大捷,战绩无疑是辉煌的。

其实这还是次要的,按照年初在京时刘重元向皇帝和朝廷做出的规划,展开登陆金州应当是在明年春天进行,现在为了获取可耕种的土地,安置受灾的老百姓,缓解山东和河南的灾情,提前半年发动登陆作战,而且击退了东虏的最猛烈反扑,在辽南在金州站稳了脚跟,从而初步开辟了对东虏打击的第二战场,实现了对东虏的两面打击,无疑是巨大的战略胜利。

刘重元也着重向皇帝阐述了这一点,战略胜利才是最重要的,在辽东军和北洋军两面钳制下,东虏再也不敢绕道袭扰大明腹地了。而东虏如进攻辽东,则北洋出击;如进攻北洋,则辽东出击,两面相互呼应,以守代攻,东虏自此则将疲于奔命,覆灭之期不远矣。

接下来的三年年,刘重元计划继续向前推进,相机收复复州和盖州,向东则收复庄河、东沟、镇江和岫岩一线,将大半个辽南掌握在手里。至于崇祯十三年,刘重元坦言,北洋军需要继续编练兵马,组织训练卫所,发展屯田,囤积粮草,打造兵器,以便积蓄力量,估计出击的规模会比较有限,最大的目标是在眼前的复州城。

在刘重元看来,北洋军虽然在金州之战中获胜,但是实事求是的说那是在防守要塞中获胜,即使出击也是依托寨墙、城墙的短促出击,无论是背后还是两翼都有掩护,真正要与东虏主力野战,刘重元认为难逃全军覆没的下场。

刘重元准备在即将到来的一年里,大规模的操练兵马,改善装备和后勤状况,争取进一步的提高北洋军各营的战斗力。尤其要大规模的编练火枪兵方阵,大规模的编练骑兵力量,争取早日能够跟东虏于野战一较高下。

对这一点,杨嗣昌和皇帝也予以认可。别说是大半是投降流寇的北洋军了,就算是朝廷重金打造的辽东军,在野战中面对东虏也讨不了好,刚刚宁远团练总兵金国凤守城作战能顶得住黄台吉亲率的数万大军,而野战打不过豪格带着的几千骑兵。北洋军有此表现也属正常。

为了完成明年的备战计划,刘重元已经着手在金州展开卫所屯田工作,明年开春后要播种三千顷土地,主要种植品种还是小麦,间杂两成的马铃薯以便获取种植经验。到秋天预计能够征收到十五万石左右的粮食,有效的缓解北洋军的粮食供给问题。

明年秋冬,金州还要在运送卫所兵,到崇祯十四年的春天再开荒屯种三千顷土地,争取十四年的秋天能够征收到三十五万石的粮食。如果明年能够收复复州以及庄河等地,这里有大片的平原地带,预计能够再开垦出上万顷的土地,安排十万卫所兵屯种,届时,北洋军就有了足够的兵力优势,可以依托辽南向北挺近。

概括来说,明年刘重元领导的北洋军任务主要就两项:治军和屯田。其他的就是围绕这两项任务而来的。

崇祯十三年将会是北洋军攻略辽南最为关键的一年。山东镇、东江镇和河南镇以及督标营七万战兵都猬集在金州一隅,两万多名卫所兵在金州屯田,但是暂且没有任何的收入,全靠后方海运。

如果再加上水师官兵,估计能有十万人。十万战兵和卫所兵,每天消耗的粮食就得要两千石,如果加上战马的消耗,甚至得要到三千石,一个月就得要十万石,一年得要一百二十万石,这还只是基本的最低消耗。

战时的战兵消耗肯定是不够的,战马的需求也远远不够,定然是要翻倍预算。

战时粮草的转运也会消耗大增,例如一万战兵在复州打仗,跟在金州打仗,所需要的粮草完全是成倍的增加。千里运粮十不存一,从金州到复州虽然没有千里,但是很有可能是在寒冬腊月里运送,而且还有可能面临东虏的攻击,十石能够运上去一两石已经很不错了。

因此,刘重元估计明年北洋军粮食全年需求量应该在两百万石左右。过了明年,屯田初见成效,粮食需求量应当就能有所降低了。两百万石粮草需求已经跟辽东军所需不相上下了。

闻听刘重元所言,皇帝、几位阁老还有六部尚书纷纷皱着眉头,没办法多说一句。刘重元计算的,明明白白全无一句虚言,十万北洋军十万张嘴嗷嗷待哺也是活生生的现实。

说北洋军劳师糜饷军队过多能否裁减一二?北洋军是现在唯一战略进攻的方向,孤军在三面环海的金州,全靠海上支撑,除了刘重元,换上别的总督,守住都不敢说,谁还敢说要继续进攻,一路沿着复州、盖州、海州去攻打辽阳和沈阳,彻底消灭东虏?这样的北洋还要削减兵力,刘重元答应,皇帝都不答应啊!

说北洋军跟当年的东江镇一样虚报兵额,贪墨军饷?北洋军上有监军太监,下有各路兵备道,刘重元还主动邀请兵部派员核查兵马,邀请户部派员核查军饷发放情况。在大明各路军镇中,北洋军是军饷使用透明度最高的,朝廷上下有口皆碑。

即便是北洋自行开辟钞关、税务所,将矿山承包出去,征收诸王府钱粮,等一系列的创收措施。所有的收入、开支账目,以及往来银钱监督,全都清晰明白,有据可查。所有的事情都是事前上奏朝廷请示,事后向朝廷专折汇报,于法于礼全然挑不出任何的毛病。

可是即便都觉得刘重元所说全在理上,皇帝和诸位大臣也不敢答应下来,实在是数额太过巨大,而朝廷实在是太过困难了。只好含糊以对,让刘重元继续说下去。

粮草之外,最重要的当然是银子了。七万北洋战兵,平均没人每月军饷一两六,每个月就需要十一万两千两,明年一年就需要一百四十万两。

北洋军现有甲胄的兵丁只有两万余,着甲率不到三分之一,刘重元年初就奏请铠甲一万五,以将着甲率提高到一半,可是兵部一直没有拨下。除此之外,朝廷答应但是兵部没发的装备还有火炮、火铳、长枪、刀盾等无以计数。

之后,刘重元奏请朝廷在莱芜开办兵工厂,自行打造兵器、铠甲等。开办兵工厂一笔钱通过开办钞关已经筹集到并向朝廷上奏报销,可是打造兵器铠甲,总需要材料、人工成本吧,按照刘重元转莱芜兵工厂的报告,每套新式全身铁甲包工包料总计需要十五两银子;每套半身铁甲需要十二两银子,每套内镶钢片棉甲需要九两银子,打造三千五百斤红夷大炮需要银子五百两,其他火铳、刀枪等都有专折上奏,一应价格都比朝廷采购价格稍低,惹得兵部都想在莱芜兵工厂采购了。

“后年要想收复盖州,将战线推进到辽东湾北部的海州,就不可避免的要与东虏展开野战,必须着力提高北洋军的装备水平,提高部队的战斗力。”刘重元说着,就从袖中掏出一份计划采购装备清单。

大者红夷大炮、战船,小者铅弹、手套,长长的名录简直无所不包无所不有,让皇帝和诸位大臣叹为观止。

“刘部堂,请问这里有一项采购猪鬃三千斤,这猪鬃是为何物?又用来何用?”户部尚书张国维盯着名录,翻到了最不起眼的一项张口问道。他料想,这份清单,也不是刘重元所录,定然是幕僚汇总下面所需报上来的,他哪能一一明白清楚?

哪想到刘重元想都没想,立即回答道:“这猪鬃乃是猪颈部和背脊生长的一寸半以上的刚毛。刚韧富有弹性,不易变形,耐潮湿,不受冷热影响,是用来制造毛刷的最好材料。福建水师发现用猪鬃制造的毛刷,清理火炮时,最是方便,清理的最是干净。因此,我指令水陆炮兵,统一使用猪鬃制造的毛刷,以提高火炮的射击速度,降低火药残留造成炸膛的风险。”

“那这两项,采购胡萝卜两万斤,采购柠檬一万斤,用来何用,就算是刘部堂你想吃,也吃不了这许多吧?”有新进阁老蔡国用笑着问道。

“禀阁老,这多吃胡萝卜有助于预防夜盲症,从而提高兵丁在夜晚的作战能力;至于柠檬,多吃可以预防败血症,这种病在水师当中发病率很高,严重的影响战斗力。”1

几位阁老和尚书,半是好奇半是考较的又多问了几项,刘重元都是对答如流的说出,这些不起眼的物资,在军事上、后勤上的巨大价值。为什么要买?为什么要买这么多?有没有其他的可选项?刘重元都说的头头是道,让皇帝和诸位大臣心服口服。就连一向以知兵著称的杨嗣昌,面对这些也是闻所未闻,叹为观止。

这些装备、物资汇总一下,总计需要银子大约两百七十六万两银子。当然这仍然是非战时的最低所需,一旦开战,弹丸、火药、箭矢等等那都是如天文数字般的消耗量,那些且到战时在专折上报了。

刘重元也指出,这个需求量确实挺大的,但也是因为北洋军过去的欠账太多,武器、火器和铠甲等的装备太差,严重影响了战斗力发挥,要想在接下来的大战中继续胜利,要想彻底的占据辽南,就必须把这些欠账给补上。

两百七十六万两的装备、物资采购费用,前面的一百四十万两军饷,这就是四百一十六万两,之前的两百万石粮食,按照当前的平均粮价计算,也要三百万两银子,这加起来就有七百多万两了。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