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简体版
54看书 > 历史 > 一个人的明末 > 第28章:喝酒

七百一十六万两银子,看起来很多,其实军饷和粮食供应那是死的,只要有那么多的军队就必须要消耗那么多。无非就是去年以来粮食价格大涨,采购所需的钱增加了五成,当然朝廷也可以要求江南和湖广等产粮大省在征收两税的时候从收银改为收粮,这一块儿的开支将会缩减。

其他最大头的开支就是装备采购,这也是因为过去的欠账太多,需要大规模弥补,以应对接下来的大战。刘重元还没有提到采购战马的花费呢,平原野战骑兵为先,北洋军缺乏骑兵,缺乏能够跟东虏一较高下的骑兵,是一个很大的劣势。

因此刘重元一直计划增加北洋军的骑兵编制和数量,不过辖境地处山东和辽南,与大明传统的采购战马地陕甘和宣大都距离遥远,千里迢迢赶着几千上万匹的战马从陕甘、宣大到登州再装船运到金州,路上的耗费就非常大。

然后,自从东虏消灭了林丹汗,在河套一带建立了统治之后,严格禁止蒙古各部与大明交易战马,甚至就连陕西、甘肃一带的蒙古部落,摄于东虏的声威,也不再敢明目张胆的与大明交易战马。

虽然为了茶叶和铁器仍然偶有交易,但是一方面价格大为上涨,从之前的十两银子一匹涨到了现在的二十两银子一匹;即便如此高价,每年的交易量也不过是两三千匹,再多了各蒙古部落怕引起东虏的注意,引来报复大军。

这也是刘重元上奏想从海外采购战马,每匹售价高达三十两银子而朝廷都没有异议的缘故。从陕甘缘边通过茶马交易采购战马已经是二十两甚至更多,运送到山东也离三十两的成本不远了,还要挤占辽东军、宣大军和三边秦军的马匹份额,还不如让北洋直接从海外采购。

平均一匹战马三十两银子,采购一万匹就是三十万两,采购两万匹就是六十万两,这个钱刘重元还没有计算在内,因为这笔生意还处于初步磋商阶段,荷兰人一直还没有个准信。

回山东之后,刘重元准备让河南总兵官尤世禄和背嵬营营官罗岱分别去一趟陕甘和宣大,看看能不能采购一批战马。能采购多少只能听天由命了。

总共这些预算开支,刘重元认为都是只能多不能少的,一旦某项减少都会影响到后年的战略进攻。

在此之前,北洋军的军费不是太多,一部分靠朝廷划拨,一部分还靠北洋自筹,包括开办钞关、税务所,拍卖矿山承包等手段,刘重元也在筹划新的创收手段。但是现在,既然朝廷要将钞关和税务所都收归户部管理,那户部就得承担起北洋军军费的重担,否则北洋军怎么办?又要马儿跑又要马儿不吃草?

户部尚书张国维不禁心里一苦,这活儿可怎么干?本来朝廷财政就非常紧张,现在要增加七百多万两的开销,哪里能够筹得到这许多的银子。原来指望将几处钞关和税务所收归户部能够缓解户部困难,现在看简直是吃力不讨好啊。

想到刘重元描绘的收复整个辽南,兵锋直指辽阳和沈阳的战略态势,皇帝还是咬咬牙将整个预算案答应了下来,并责令户部、兵部、工部和太仆寺做好相应的供应工作,确保北洋军的粮饷、军器和战马等方面的供应工作。

接下来,刘重元又汇报了山东和河南的抗旱救灾情况。朝廷已经议定,从崇祯十三年开始,刘重元将不再兼管河南,因此,麾下的河南镇也将该名为金州镇,尤世禄的官职也将改为金州镇总兵官。其实最近几个月,刘重元一直在金州指挥战斗,也无暇兼管河南,河南巡抚的奏折也直接上达朝廷,只是事后向北洋总督府备案而已。

因此,刘重元的汇报主要还是集中在山东。经历了一整年的大旱,虽然各级官府想方设法的进行赈灾和救助,但是受灾范围太广,灾民太多,而山东又要肩负支援北洋军渡海作战的重任,能够筹集到的粮食和救灾物资还是远远不够。刘重元所能做的,只能是在以武力保障社会整体安定,不出现大规模流民暴乱、大规模劫掠等情况下,尽量的做好救助工作,尽量拯救更多的难民不会饿死。

“这几个月来,天气大寒却没有下雪,明年恐怕又将是大旱,之前一直在暗处活动的白莲教、弥勒教等邪教也纷纷转到明面活动,大肆鼓吹什么弥勒正佛下生、九莲圣母转世等妖言,蛊惑无知灾民,颇能聚集起几部上千人众,山东各级官府联络地方士绅,严密的监视,搜捕乱党,谨防出现再一次的邪教动乱。”

“九莲圣母转世?”皇帝突然问道。

刘重元佯装疑惑的看了一眼皇帝,然后解释道:“启禀皇上,这一支据报源自于山西,紫荆山中有玉霞山,玉霞山中有九莲圣母宫,祭祀九莲圣母,乃是娲皇圣母之姐妹。相传九莲圣母乃是智慧之母,相传她培育神莲,授籽于民,启迪智慧,开创了华夏文明。这些邪教妖人也是假托这些虚妄之鬼神,恫吓、勾引无知百姓,或是骗取钱财,或是聚众作乱,最是邪恶奸猾。”

“九莲圣母?”皇帝喃喃的自言自语,“九莲菩萨?九莲圣母!”

一旁伺候的王德化听的清楚,连忙轻声提醒皇帝。

整个述职工作一直持续到晚上。皇帝命令赐宴,招待刘重元、茅元仪、金声桓等一干北洋文武官员,诸位阁老和尚书作陪,规格相当的高,让茅元仪、金声桓等一干将领感激涕零,激动不已。

说是赐宴,一般皇帝并不参加,大部分时候都是让御膳房做好菜装上食盒给赐宴的大臣带回去,已经算是无上的荣光了。今天则更加隆重,在武英殿内设宴,皇帝还坐在高台之上,右侧是内阁阁老和诸部尚书,左侧是刘重元以降的北洋诸将,群臣纷纷向皇帝恭贺金州之胜利,预祝大明早日讨平东虏,还天下太平。

兴奋之时,皇帝亲自持金杯下座,走到刘重元面前。在诸臣诸将羡慕的眼神中,刘重元赶紧跪下。

皇帝亲自扶起刘重元,端着金杯的手向旁一伸,跟着的小太监连忙倒上一杯酒。皇帝递给刘重元,说道:“爱卿不畏艰险,亲身渡海,反攻金州,力挫东虏,大慰朕心,且饮了这杯。”

刘重元接过金杯,不知为何突然想起了那句“金杯共汝饮,白刃不相饶。”,手不禁微微一抖,还是大声叩谢,然后一饮而尽。

皇帝又接过一只金杯,示意太监再次倒酒,然后递给刘重元,说道:“且在饮!”

“谢皇上!”这可不是寻常人的灌酒,皇帝亲自斟酒,那是无上的荣耀,斟酒数量越多,荣耀越大的。

又喝过了第三杯,皇帝才回到御座,然后在诸大臣的恭送下离开。

皇帝走后,席间气氛更加热烈,几位阁老和尚书,纷纷恭喜刘重元和北洋文武官员金州之胜利,勉励大家再接再厉再立新功;而刘重元等北洋官员,则回敬诸位阁老尚书,多谢中枢的大力支持,若无皇帝和朝廷的英明领导,岂有北洋之胜利。

毕竟是在皇宫之中,众人还是很是拘束,饮了几轮之后就各自散了。

出来皇宫,又已经是一轮斜月当空,昨天赶路刚刚到京,晚上又一宿没睡,刘重元此刻是异常的疲惫,只想赶紧回家躺下,这两日接受的信息实在是太多,又要考虑述职争取明年的军费预算案通过,整个脑子一直都是高速运转状态,在嗡嗡的作响。此刻,皇宫酒宴一结束,刘重元就觉得脑子里是空的,坐在轿子里昏昏欲睡。

轿子摇摇晃晃前行,过了好一会儿,刘重元觉得轿子停了下来,管家掀开轿帘,轻声对刘重元说道:“老爷,前面是杨阁老等在府门外。”

刘重元瞬间清醒过来,连忙下轿,走到府门前的阴影处,胖胖的身形不是杨阁老是谁,旁边是他的长子杨山松和几个侍卫。

刘重元上前一把抓住杨嗣昌的手,半是埋怨半是歉疚的说道:“阁老,阁老有事只管遣人来招呼一声,何须漏夜亲至,这天寒地冻的,赶紧进屋烤烤火。”

“无妨,无妨,刚刚在殿中酒酣耳热,正好于雪中醒醒神!”杨嗣昌似乎是话中有话,刘重元连忙带着他向书房中行去。考虑到杨嗣昌是漏夜来访,定然是有要事商量,刘重元特意嘱咐管家不要声张,只是悄悄的去端个火盆,打两壶温酒来。

两人于窗前坐下,窗外雪又淅沥淅沥的下了下来,杨嗣昌伸手烤烤火然后搓搓手,半是自言自语半是对刘重元说道:“昨日皇帝说让你来接替我的首辅之位,皇帝、诸臣还有你,都以为我生气,以为我会嫉恨于你?嗯哈,哈哈哈哈!”

杨嗣昌越笑越大声,笑的眼泪都流了出来,一边笑又一边大声的咳嗽。

刘重元静静的听着,端起一杯酒递给杨嗣昌,劝慰道:“我自是知道阁老你淡泊名利,时常有归隐家乡之念,只是国家不靖,阁老你放心不下大明放心不下皇帝,所以才勉力支撑到今日而已。”

接过酒喝下,温润的黄酒让喉咙好受了一点儿,杨嗣昌说道:“自夺情起复以来,我就下定决心,要辅佐皇帝平定流寇扫灭东虏,还天下太平之日,我就辞官归故,为父亲守孝,也能多读读书。同时让弹劾我的那些人看看,我不是贪恋权势之小人也。只是没想到实现这个目标是如此的艰难。流寇倒是大体平定了,可是东虏覆灭之期不知还要几年啊!”

“今年以来,我身体日衰,须发皆白,精神不济,也好久都没有读书写诗了。只怕是活不到东虏覆灭之日了!”

看着神情委顿的杨嗣昌,刘重元知道这不是虚言,不觉很是心痛,他两虽然共事不到三年,但是杨嗣昌于他,亦师亦友,这一年多来,他在外杨在内,相互配合,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原想两人能继续配合十年,没想到…

——————————————————————————————————————————————

最后两天,求月票啊,求推荐啊!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