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简体版
54看书 > 历史 > 一个人的明末 > 第35章:吃饱

“成国公朱纯臣,阳武侯薛濂、安远侯柳祚昌、抚宁侯朱国弼、忻城伯赵之龙和靖远伯王永恩同谋,通过王裕民和宋祖德,指使崔银贵,戕害皇五子,蒙骗朕?”崇祯看着手上的奏折气的浑身发抖,脸色铁青,满腔的怒火不知如何发泄。

“是,经过宋祖德和崔银贵的指认,先确认了靖远伯王永恩即为那名神秘的王先生;只好审问王永恩,确定以上五名公侯伯参与此案,这几个勋戚已经供认不讳。因不愿意捐助军饷,他们串谋利用皇五子的病大做文章,恫吓皇上,取消劝饷之策。目前只剩下王裕民尚未审讯,他一直喊冤声称没有参与此事。”

“混账!”皇帝愤怒的一拍御案,“还有什么好审的!立即送往昭狱,下昭狱!”

随着案情的大白,皇帝并没有高兴之意,只有深深地悲哀。与国同休的勋戚为了区区一点银子要谋害他的皇子,而一直被他视作忠仆的太监,即便是已经做到司礼监掌印太监,也为了钱出卖他,这天下这大明还有他能信任的人吗?

“另外,据王永恩交代,他曾经以此事询问东厂提督王德化,但是王德化断然拒绝了;无奈之下他才通过宋祖德找到王裕民。”

“什么?”皇帝更是愤怒,“你是说王德化事前知道此事?”

“王永恩是这样交代的,若要确认还需要询问王德化。”虽然刘重元如此讲,但是这样一个消息沉重的打击到了皇帝。曹化淳、高起潜、王裕民、王德化还有韩赞周、张彝宪等人,都是出自信王藩邸旧人,一向为皇帝所信重。

崇祯是靠除掉魏忠贤成名的,即位之初,就对宦官制度及宦官乱政进行了严厉整顿。刚即位两个月,就下旨撤回全部镇守太监,将军政大权一律交回督抚镇道,明确指出“宦者观兵,自古有戒,一柄两操,甚无谓也”,皇帝对历史的教训并非不知。

只是崇祯二年乙巳之变后,袁崇焕被凌迟处死,内阁之中钱龙锡也差点儿被杀,原本尚算是稳定的韩鑛、成基命、李标等人心灰意冷也相继辞官。在此大变之中,一些文官的懦弱无为让崇祯感到失望和愤怒,认为外廷诸臣不实心任事,辜负了他的期望,于是重新开始重用宦官。引起了大臣的激烈反对,屡屡上书攻讦,因为受不了宦官干政而撂挑子辞官的不是一个两个。

而在朝臣与宦官发生冲突时,皇帝往往是站在宦官一边。例如蓟州镇监督邓希诏,与蓟辽总督曹文衡不和,两人分别上书有我没他有他没我,接过皇帝选择留下邓希诏;崇祯十一年,密云巡抚赵光抃弹劾邓希诏,皇帝派另一个太监孙茂霖核查,可想而知,孙茂霖是邓希诏的铁哥们儿,假迷三道调查一番,回奏 “查无实据”,赵光抃被判诬告,充军广东。

十年来,因为太监的事情,多少热血大臣心灰意冷,多少大臣愤懑上书皇帝,可是皇帝义无反顾的选择相信太监。十年来,太监就是这样回报自己的?去年,邓希诏、孙茂霖玩忽职守,导致东虏从蓟州破关而入;现在又有王裕民、崔银贵戕害皇子,蒙蔽皇帝;王德化作为提督东厂事先知情居然不向自己汇报!

这次是戕害皇子,若是直接将矛头对准自己,自己能够幸免吗?这次勋戚花了不到二十万两银子就在皇宫之中拿了皇子的性命,要是想要谋害自己需要花多少钱?四十万两?一百万两?两百万两够不够?

还有锦衣卫,他们作为保卫自己,保卫皇宫最重要的力量,他们对这个事情事先知不知情?

这一切的一切,越想越是愤恨,越想越是心惊胆战。双拳紧握捏着关节咯咯作响,暴怒如狂,目光如火,随即胸腹间一阵恶心,头晕犯悸,猛地一口热流从咽喉处涌出,噗的吐了出来,大臣和太监们惊恐的发现居然是一大口血。

眼见着皇帝瘫软的坐倒在御座上,殿内诸臣、太监顿时乱成一团。离的最近的高起潜连忙扶住皇帝,堂下的杨嗣昌赶紧命令去叫太医,所有人都紧张的注视着皇帝。

一番忙乱之后,皇帝终于幽幽醒过来,太医诊断皇帝乃是急火攻心,在加上连日劳累、感染风寒所致,需要静心调养一段时间才行。好在皇帝尚算是清醒,闻听太医所言,想了想之后下旨朝事由内阁和司礼监协同办理,小事自决大事请旨。杨嗣昌请示此案的处置,皇帝只是回了一句:“依国法处置!”

众人心事重重的散朝,皇帝突然吐血卧病,皇五子大案牵涉勋贵和内廷太监,两件事儿凑一块儿,今年这个年不好过啊!尤其是杨嗣昌,更是苦着一张脸愁云惨淡万里凝。别看皇帝病了,让内阁和司礼监处理国家事务,看起来大权在握,但其实远不是那么回事儿,内阁其他阁老、六部九卿和都察院各有主意,支持他的人少,反对他的人多,只是依仗皇帝的信赖才能安坐于内阁首辅之位,缺少了皇帝的强力支持,可以想见攻讦他的奏折都能将他淹没。

回到内阁值房,刘重元对几个阁老们说道:“诸位阁老,下官的本职是北洋总督,那里还有几万人等着我回去呢,这皇五子的案子既然大致已经查明真相,是否可以移交给刑部议罪,下官也好准备返回金州了!”

毫无疑问刘重元的提议遭到了阁老们的反对,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既然刘重元已经接下了这个大摊子就得继续负责下去。

无奈之下,刘重元只得会同专案组成员通宵达旦的讨论涉案个人的处理问题。按照《大明律》和《大明会典》,初步拟定涉案的公侯伯以谋害皇子、欺君罔上定罪,全部革除爵位,秋后问斩,家产抄没,家属流放至甘肃。

涉案的王裕民、崔银贵和宋祖德,论谋害主上,以谋逆、戕害皇子和欺君罔上定罪,分别判斩首、剐刑和弃市之刑,家产抄没,夷三族。以崔银贵坦白从宽,宽大赦免十二岁以下孩童。

其他涉案如乳娘孙氏、温太医等十多人,全部问斩,夷三族。

王德化以知情不报,蒙蔽皇上问罪,判斩刑,家产抄没,家人不问。

专案组就此形成处理意见上报,内阁票拟认可,送至宫内,曹化淳不敢自专,呈报给病榻上的皇帝。正在恼恨之中的皇帝命令议罪偏轻,要求打回。专案组重新拟罪,加重刑罚,皇帝仍然不满意,要求再加重,如是者三,才让皇帝满意。

按照皇帝的旨意,此案罪行重大,无需等待秋后,判决一下立即执行,就连专案组、内阁和刑部一起反应,正当新年之际,行刑不详,皇帝也坚持己见,不依不饶的要求从重从快立即执行。

于是,就在新春佳节之际,就在满城百姓都在迎望新年之际,正月初四开始,一连串的人犯处决就在京师这个大明首善之地展开,一股浓烈的肃杀之气笼罩着整个北京城。

雪花飞舞直逼人眼,大明前司礼监掌印太监王裕民被五花大绑,关进木笼囚车,往西市受刑,跟在他后面的还有崔银贵和宋祖德。皇帝深恨他们作为天子家奴居然敢犯上戕害皇子,于是全部判剐刑,跟十年前的袁崇焕一样,也同样是在西市。

即便是爱看高官显贵受刑的京城老百姓,也觉得大过年的杀人不吉利,因此,虽然贵为內相,但是沿途都无几个人影。刑部官吏也觉晦气,驱赶着牛车很快就到了西市,这里是北京处决犯人的地方,也是通衢闹市,不过今日全无一个人影,漫天雪花之中,三个太监惨叫着被千刀万剐。

之后两日,六个勋贵、数百名涉案人员的家属,相继被押送西市,或是腰斩,或是弃市,或是斩首,整个新年期间西市都是惨叫声交织,血流融入白雪,冻成的冰都是红色的。

等到过完元宵节,刘重元启程返回山东,京师还没有恢复年节之热闹,隆隆的血杀之气始终弥漫在天空。

不过有一点好处,由于六名勋贵、王裕民和王德化两个大太监被抄家灭族,刑部抄的了大笔的钱财,仅仅王德化一人,就有外宅六处,藏有黄金两万余两,白银六十多万两,其他各种珍宝、古玩不计其数。

此案中,总计抄的现银五百七十多万两,黄金十七万两。其他宅邸、商铺、珍宝、田契等还在陆陆续续的统计之中。

如此多的银钱,让皇帝更是气的发狂,勋贵们有如此多的钱,却不思报效朝廷,不思急君父之难,却为了区区数万两银子的劝捐军饷,居然悍然谋害皇子,简直是丧心病狂。看到抄出如此多的财产,皇帝更是严令其他勋戚大开报效之门,在之前的劝捐数额上直接翻了三倍。

摄于皇子一案中六名勋戚、两个大太监的被杀,其他勋戚不敢再阳奉阴违,也不敢再讨价还价,只好老老实实的送上银子,就连一向吝啬的周皇后之父嘉定伯周奎也乖乖送上五万两银子以充军饷。

皇帝再恨太监们欺君罔上。过去看上去勤勉忠臣的王裕民、王德化,居然背着自己聚敛了如此多的财产。自己为了国家宵衣旰食、减膳撤乐,指望能节约国帑以资军饷;没想到平日里总是为自己的简朴感叹流泪的太监们,回到自家中确是骄奢淫逸,原来在自己面前都是惺惺作态的表演而已!

抄家抄出来这么多的钱,皇帝和内阁也难得的大方一回,直接拨付了一百七十万两银子给北洋,以作为买马和采购军械所用,并承诺今后朝廷会按时供应军饷和粮草。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