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简体版
54看书 > 历史 > 一个人的明末 > 第43章:突如其来的收复台湾机会

手机直接访问:m.54kanshu.com

河南和山东的灾情严重,刘重元当然也很召集,但是他的思路不是投入一切力量的去抗旱救灾赈济灾民,而是要将北洋军投入到最合适的地方,以大明的剑去为大明开拓可耕种的土地,既然山东和河南大旱,颗粒无收,辽南却是风调雨顺啊,这是刘重元的思路。

当然还有,从河南和山东抽调最精悍的团练,投入到辽南,与东虏拼消耗,让可能成为祸乱的力量提前转化成官军,与东虏对耗掉,总好过将来这些人成为最强悍的流寇生力军。

将这些或现实、或阴暗的道理说与汪乔年等官员们听,或是唏嘘或是感叹,但无一人能够提出质疑,现实情况就是如此,即便是山东和河南两省官员全都不吃不喝不眠不休,在朝廷不愿意投入过多在两省灾情的情况下,两省只会一步步的恶化下去。

说实话,两省的抗旱救灾已经做得很好了,若非是崇祯初陕北灾荒引起的流寇肆虐十年让朝廷刻骨铭心,若非是刘重元当初几乎是以个人政治前途作保,朝廷估计都不会舍得免去两省这两年的所有赋税,两省的灾情恐怕将会更加的严重,更加的动荡。

苦着脸的汪乔年只得长叹一声,如今之际,只能尽人事而听天命了。

山东的官员和汪乔年闹得很凶,自从刘重元进入山东之后,在他面前诉苦抱怨汪乔年的声音就不绝于耳,诉苦则是说各级官府的办公经费全部被砍光,而今年由不得收取税费,每个县里不过十几二十名官吏,连维持基本运作都做不到,何谈什么领导老百姓抗旱救灾,而偏偏汪大人如同催命鬼一样,各项任务一项一项的布置下来,完成不了就是一封一封的训斥,简直就是逼得人喘不过气来呀。

很多官员都跟刘重元讲,他们已经实在受不了汪乔年了,准备向朝廷递交乞求归乡养老的折子告老还乡了。

刘重元只得频频出言挽留,经过刘重元的一轮扫荡,那些贪腐成性、苟且懒政的官员已经被处理了一大批,这一届的山东官员算得上不错的了,若是他们再走了,又哪儿找继任的官员去。现在全大明上下都视山东和河南为畏途,基本等同于去辽东当官了。

就连吏部也烦了,山东的官员不好派,只好大量征派一些年纪大的举人来山东为官,这些人年纪大,自觉金榜题名的可能性不大了,之所以肯来山东,只是为了一偿平生的夙愿,但求无过不求有功,凡事得过且过,来过一把官瘾就走的也不在少数。反而是那些年少有为、志气高昂的举人们,更希望能够走正途,殿试登科金榜题名,因此并不愿意来山东为官,更多的是把时间放在读数应试上。

崇祯十三年是会师之年,已经定在举人士子都在摩拳擦掌的准备下场应试,就连督标营的士子们,有举人功名的也是人心浮动,纠结要不要去参加今年的科场大比。去吧?北洋军刚刚登陆金州,督标营也没有操练纯熟,这要是一走且不说是临阵脱逃属于重罪,但说这种行为置总督大人于何地置北洋军于何地?

不去呢?三年一次的会试,一旦错过就得等下一个三年,三年又三年,人生又有几个三年。万一这次运气好,去考试就高中了呢?亦未可知啊!

刘重元也在为这个事情伤脑筋。好在督标营毕竟不过数千人之中,可以参加会试的举人不过一百多人,相对影响有限的很。

虽然总说做官是天下一等一容易的事情,但其实要有朝廷命官的威望,有处理政事的经验,想要找到这样的文官队伍并不容易,不是说随意任命一个人就能做的好的。因此,刘重元总的思路还是维持当下的官员队伍,尽量抱着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思路逐步改善山东官场的吏治。刘重元也以这个想法劝说汪乔年,事情一个人是做不完的,想要治理好山东,总得要动员、鞭策所有的山东官员一起努力才行,搞得大家离心离德是做不好事情的。

北洋军的军费朝廷已经同意全额负责,按月拨付,除了军粮、物资和军械可以从山东采购,数百万两银子可以极大地缓解山东的流动性不足。灾荒之年粮食的不足好解决,因为山东和河南没有粮食,也可以从外省采购,大明广大总有丰收的省份。灾荒之年最可怕的是老百姓囤积备荒,士绅大户囤积居奇,造成市面上物资尤其是粮食的匮乏。而众人也不敢花钱,想着存着钱以备荒,可是越是如此市面越萧条,外省的商人也不愿意来,进一步造成市面的萧条,形成一个巨大的恶性循环,最终酿成巨大的惨剧。

北洋军这数百万两银子砸下去,虽然不全是砸在山东,但是也吸引了大批的商贩带货前来,或是走海运,或是备货准备开春之后运河解封从江南运来,登州、青岛等地形成巨大的贸易市场,给灾荒中的山东带来了大量的物资,也带来了巨大的生气。山东各界眼见虽然旱情猛烈,但是在总督府的运筹下粮食和各项物资价格适中保持平稳,始终高压打击囤积居奇,因此渐渐的放出手中的粮食和各种物资,进一步缓解灾情,平复人心。

送走了汪乔年等人,还没有来的及歇口气,就有门子来报,沈庭扬带着两个洋鬼子来访。刘重元眼前一亮,连忙命人将他们请进来。

来人仍然是上次来过的荷兰军官范德虎,一见面未及寒暄就高兴地说道:“总督大人,我给你带来了好消息!”

确实是好消息,荷兰总督同意了刘重元的交易,同意向北洋出售所有要求的铠甲、兵器、战马和战船,只要刘重元同意能够扩大大明与荷兰之间的贸易。

在荷兰总督看来,这样好的交易如果不同意那就是傻瓜了。就说刘重元的条件,对于荷兰来说,对于东印度公司来说,都是有巨大利润空间的生意,要知道这么一大笔的订单,是往年东印度公司两年的交易量,总督估算其中的利润足有上百万荷兰盾。(一荷兰盾约莫价值三分之一两银子)。由不得总督大人和东印度公司的全体董事们动心。

当然狡猾的荷兰人深知大明人的心思,在答应刘重元的条件的同时,又提出了一个小小的条件,就是希望大明能够派出军队,尤其是陆军,协助荷兰军队,进攻西班牙在台湾北部的殖民地。

“西班牙在台湾北部的殖民地?”刘重元大为吃惊,以他有限的对台湾的了解,台湾现在是被荷兰人窃据,迟早等他腾出手来就会去收复回来。可是却没有想到台湾不仅有荷兰人,还有西班牙人,而且荷兰人居然想找自己做帮手,去打西班牙人。

对于刘重元的不解,范德虎并不奇怪,大明官员普遍对海外缺乏认识,越往北方越是高官越是如此,当即细细的解释起来。

原来,当处荷兰人占据澎湖然后在台湾南部建立热兰遮城,最大的目的是遮断大明与西班牙占据的马尼拉之间的贸易,从而垄断与大明之间的国际贸易,让西班牙在马尼拉的殖民陷入巨大的亏损,为了打破荷兰人的企图,西班牙人在天启六年越过热兰遮在台湾北部的基隆登陆,修建了桑蒂西玛-特立尼达,然后沿着淡水河谷深入内陆,这些年相继修建了圣多明戈城和圣萨尔瓦多城,基本占据了整个台湾南部,与占据台湾南部的荷兰人南北对立。

由于双方在远东都缺乏兵力,因此双方都无力彻底消灭对方,因此,想要消灭这颗眼中钉肉中刺,荷兰人就将目光投向了大明。事实上,荷兰人之前多次与大明联合,进攻西班牙人、葡萄牙人,以及西班牙人扶持的中国海盗势力。

荷兰人最初找的是郑芝龙,但是总觉得郑芝龙势力太大,若是联合他进攻台湾北部,恐怕会请神容易送神难,相反刘重元的北洋军兵多将广,但是处在远离台湾的山东,只是利用其陆军的话,并不会有什么后续难题。

“进攻台湾?”刘重元的脑袋飞速运转,瞬间勾勒出一张宝岛地图。台湾北部不就是后世的台北地区吗?那可是台湾最发达最繁盛的地方啊!若是能提早收复回来,岂不妙哉。更何况当下山东正因为大旱缺乏耕种之地,台湾虽小后世也有两千多万人口,虽然现在开发不够,但是安置数十上百万人应该不成问题的。

一个好字几乎就要说出口,刘重元突然想到自己的任务,装作不以为意的问道:“按说这么点儿小事儿也没不是不可以,但是你也知道,本都督率领的北洋军正在跟野蛮人决战,近十万大军都投放在金州,也就是这里!”说着刘重元往地图上一指。“恐怕抽不出部队去帮助你们啊!”

范德虎大急,连忙说道:“总督大人,西班牙人在台湾北防守单薄,你只要出动五千,不,出动三千人的兵力,就足够消灭西班牙人了。”

“哦?”闻听此言,刘重元倒是犯了嘀咕,反问道:“既然防守如此单薄,你们荷兰人自己就可以办到,何必等上十年,又何必要来找我帮忙?莫不是有什么陷阱要坑害我大明?”

“我没有,我不是,别乱说!”范德虎连连摆手,可是否认之余却又答不上来为什么?

是啊,为什么?范德虎难道能够在刘重元面前承认,号称海上马车夫的荷兰人,居然拿西班牙的几百个士兵没办法吗?难道愿意承认荷兰人在远东最多也只能调动数百陆军的机动兵力吗?当然不能承认让大明看出来荷兰如此的虚弱。

可是不承认,有没办法解释为什么对付区区数百西班牙防守的台湾北部殖民地,还需要大明来帮忙!

眼见着范德虎云里雾里的反复解释,刘重元只好推说需要先了解一下台湾北部的具体情况,确定西班牙人防御空虚才行。

记不住网址,可以百度搜索:【54看书】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