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简体版
54看书 > 历史 > 一个人的明末 > 第51章:后路

手机直接访问:m.54kanshu.com

“该如何向朝廷解释本督自有主张,至于说辽南战事,本官正是判断东虏将战略方向转向关宁锦方向,所以才提出抽调部分精锐南下,为山东和河南的灾民夺取一些可供耕种的土地,以救助更多的灾民啊!”刘重元首先起定了调子,出兵就是为了救助灾民,让茅元仪等官员不好再进一步的争论,再争论岂不是冷血吗?要知道在座的李信可就是河南人,主要几名幕僚也都是山东名人,若是再反对南下台湾,岂不是不顾两省百姓死活?

“更何况,两三千人而已,在与不在能有多大影响?”这话说对也对,说不对也不对,北洋军七万多战兵,东虏也有近十万满蒙汉主力大军,双方十几二十万大军之间的大战,区区两三千人确是不算什么。

但是焉知这两三千人不是决定双方胜负天平上的最后一只砝码呢?

其实隐藏在刘重元的心中,还有一个不能说的筹谋,那就是即便是事不遂人愿,历史惯性太大,他仍然挽救不了大明朝的命运,仍然不能阻挡满清的入关,大明再一次的轰然崩塌,那么至少在台湾还有一个落脚点,还能聚集起那些不愿屈服于侵略者和屠夫的仁人志士,给他们以庇护,同时在台湾能够卧薪尝胆,等待反攻光复之日。

虽然刘重元觉得这种可能性已经不大,他的出现改变了许多,至少张献忠已经被杀死了吧!但是在内心深处,刘重元总是怀着深深地忧虑,担心历史上那山崩海啸的一幕再一次重演。而台湾就是他准备的退路之一。

黄得功、茅元仪、赵石、李信、方以智和李大开,是刘重元当前能够想到的能够派往台湾主将人选,其他的尤世威、李国英等人,接触不多,每次见面都只是谈及军务而无其他,有上下之分而无个人交情,以钦命总督之威驱策可以,但是想要托付以方面,刘重元想都没想过。

而黄得功等人,则常常在身侧常常接触,相交日深,或是忠义自诩精忠报国,或是师徒情深感佩于心,总之刘重元认为可以托以重任。

这其中,赵石跟随自己最久,对于战略构想和作战理念理解最深。虽然寡言少语,但是却是任劳任怨,总是无条件的执行一切命令,若是由他主持收复台湾北部,之后一直坐镇,刘重元就会有一道坚实可靠的臂膀在支撑着自己,将有一个永远为自己敞开大门的大后方。

不过,率领远征军收复台湾北部,既要能领军打仗,又要跟荷兰人既斗争又协作,争取台湾北部的驻军又暂时不能与荷兰人闹翻,打跑西班牙人之后还要领导卫所兵屯田。怎么看,赵石这块冰冷冷的石头干不了这活儿!

而且,赵石作为自己的亲将,被自己送去主持台湾北部,很容易让人引起不好的联想。

看了看赵石,刘重元第一个将他否决掉。黄得功、李大开跟赵石一样,领兵打仗或许还能寄予一定希望,这外交和治政实在是不用报什么希望,同样可以否决。

再看看茅元仪,原本他应该是最合适的人选。文能制政安邦,武能领军打仗,更兼他在福建生活多年,颇有人脉,熟知东南沿海内情。可是当下的北洋,茅元仪的任务实在太重,既要负责北洋全军的粮饷供给,又要负责金州地区的屯田事宜,哪一件都关系着北洋的生死存亡和发展,实在是不可或缺之人。

那么剩下的就是李信和方以智了,犹豫了片刻之后,刘重元还是对方以智问道:“密之,我想派你率军南下,协同荷兰人收复台湾北部,之后移民屯垦,设置州县。如此近则解救山东和河南百姓于万一,远则为国家开疆拓土,你意下如何?”

方以智潇洒的起身,平静的回答道:“固所愿也,不敢请耳!”

深深地看着这位年少聪慧的学生,刘重元说道:“台湾北部地区气候温暖、水力充沛,只要开发得当,既得数百万亩良田,足以容纳数十万老百姓。老师也知道此行艰险,要克服数不清的困难和敌人,但是老天爷不开眼,山东河南两省旱情如此严重,甚至不知道要持续到哪一年,我们不咬紧牙关克服艰险又能如何呢?”

“老师!”方以智也动情的说道:“学生不怕艰险,愿意竭尽全力收复台湾,以解救更多的百姓。只是遗憾不能在老师身边辅佐老师,对抗东虏!”

“老师身边还有他们在,你就放心吧!”刘重元欣慰的拍拍方以智的臂膀,嘱咐他道:“你年纪尚轻,原本应该在历练几年才能独当一面,可是时不我待,你就在战场上学习打仗,谈判桌上学习外交,实践出真知!我想以你的聪明才智,只要抱定胜不骄败不馁的精神,定能快速成长,完成老师交给你的重任!”

相比较李信,方以智于待人接物更加老成,于政治外交更加洞察,更关键的时他在江南更加有号召力,一呼百应之下能够取得更多江南士绅的支持,这是李信拍马也赶不上的。方以智出身官宦世家,天生就有更高的人生起点,和更高的奋斗上限,这是投胎那一刻就决定的,谁也没办法改变。

当然方以智从未领军打仗,极度匮乏经验,因此刘重元也请郑芝豹,派出他的部将郑彩、施福等人一并加入远征军协助方以智,同时从整个督标营中,刘重元也要抽调出精兵强将,加强到远征军中,总之想方设法的要为远征军保驾护航。

选定了远征军的指挥官之后,刘重元立即将方以智纳入与范德虎的谈判之中。而看到刘重元都已经着手开始组建远征军,范德虎和其他荷兰人也就看到了他合作的诚意,双方的谈判进程也大大加快。

关于预付款的问题,双方商定在荷兰代为采购盔甲、战马和战船的同时,大明和荷兰可以提前展开商贸合作,双方在青岛和登州进行双边贸易。北洋先期出钱帮助荷兰赊购陶瓷、茶叶、丝绸和棉布这些传统的大明出口商品,然后在青岛和登州两地交付给荷兰商船队。后期则逐步吸引大明各地的商人,前来山东与荷兰人直接交易,官府则将会在两地设立市舶司,管理市场收取赋税,不在直接涉入。

商贸合作的展开,直接加强双方的互信,同时,双方也想出了一些邪招,那就是荷兰人从巴达维亚凑出一批二手军械、铠甲和战船交付给北洋,北洋则以商定好的预付款价格收购这批物资,等荷兰人运来了之前商定的铠甲、战船和战马,北洋在支付全款,同时归还之前的二手军事物资。

无论是大明有意还是无意地毁约,荷兰人以一个较高的价格销售了一批二手军事物资,大赚了一笔,也不算是吃亏;而如果荷兰人毁约,则北洋至少以这批二手物资说法,也算是能够交代的过去。

这一最重要的问题达成一致之后,剩下的问题双方也就好解决了。范德虎干脆留下来自己的副手继续商谈接下来的合作细节,自己则乘上一艘快船借着快要转向的北方赶紧南下,向巴达维亚总督禀报双方达成一致的好消息,期望能够尽快的展开合作。

随着尤世威指挥山东镇将战线推进到熊岳河一线,与耿仲明和尚可喜盘踞的盖州仅有六十里远。熊岳河将辽南西部的平原地带一劈为二,其上游一直延伸到辽南中部的丘陵山势之中,可谓防御辽南方向的天然屏障。

因此即便没有得到刘重元的命令,无论是尤世威还是罗岱都自发的组织部队,沿着熊岳河设置防线,伐木为栅建立寨堡,同时组织兵力沿河巡逻,登莱水师营的轻型战船沿着河道往来纵横,搜捕和摧毁滞留在北岸的船只,让东虏再无南下的能力。

而随后的十余天里,山东镇大力加强熊岳河的防御同时,开始逐步分出兵力扫荡复州周边的村寨坞堡,清剿东虏的残兵逃兵,于险要处设立寨堡和岗哨,作长期坚守的打算。

复州地势比金州更加广阔,平原广博众多,可以开垦出更多地屯田。尤其是北洋军将战线推进到了熊岳河,河南岸大片盖州的土地也被收复,可以用来开发。因此,尤世威也正式的向总督府上书,提请刘重元将北洋主力金州镇和东江镇前移,加强复州尤其是熊岳河一线以及复州东侧山地的防守,金州只需要留下督标营守备即可。

收到上书之后,总督府的一众幕僚们也都争论不休,反对者和支持者兼而有之。反对者认为将主力前推到复州,将会极大地拓展防线的长度,且不说一到入冬之后熊岳河封冻将会无险可守,数十里长的河道任何一处都很容易就被东虏突破;更重要的是复州以东的丘陵地带实在是太过广阔,太难于防守,即便是将整个金州镇都填上去都不一定能够守得住,可供东虏突破的点实在是太多。

而支持者认为,无论多么的艰难,北洋军终究要北上的,今日面临的难题可以躲过去,明日同样要面临这些问题,根本就逃脱不了。此时尤军门主动请战,若是部堂推脱迟疑,始终将主力留置在后方金州,将会大失人望。

而刘重元的思路明显跟幕僚们不一样,他所思考的是如何能够试探出东虏的战略意图,而又不至于遭受较大损失。仅仅巩固复州,还是动作太小,是不是可以考虑主动去进攻盖州呢?既然东虏没有坚守复州,稍稍抵抗就放弃后撤,那么他们会不会也放弃盖州呢?

记不住网址,可以百度搜索:【54看书】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